2007/01/10 | 黔东南之行——侗族“解手”风情篇
类别(旅途趣事) | 评论(0) | 阅读(37) | 发表于 15:25

  旅游时间:2002-05
  旅游地点:广州—镇远—凯里—雷公山—榕江—丰登寨—增冲鼓楼—从江—阳朔—广州

  侗族女子喜欢以梳代簪,女孩天性是好打扮,她们不时放下长长的秀发,略加整理,首先用梳子将秀发理顺,然后以麻利的手法将发一卷,梳子一插,一个梳子髻便完成,由于速度太快,我是连观察了好几回才看清楚。在这个偏僻的小寨子,她们的头发仍油光可鉴,我忍不住去打听秘方,寨里的一位做老师的侗寨女子告诉我,她们是用洗米水来洗头的。

  侗族姑娘们的手很巧,喜欢自己制布做衣,所自制的布叫“侗布”,我们很有幸能看到她们整理原始材料的麻线的过程,工序是先买一团线,而后用特制的架梳理,梳理线时会拉长10几米,梳理完就可在织布机上纺织了,然后染色即可。我们一行女生也不“执输”,轮流在织布机上潇洒纺一回,虽然手脚苯拙,但听到织布机木架上传来的厚实的撞击声,却有着说不出的适然。

  “解手”这个每天必要面对的民生大事,在黔东南行程中,成个让我印象难忘的,可以说是,每到一处便是各有各的“解”法。

  “解一法”——天为庐,地为坑

  当我们扎营后,大家往往最关心的是看看哪里的草长的最长,最茂盛,好作遮羞之所。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好的场所,便只能趁着夜色匆匆了事,虽明知此举不免有“掩耳盗铃”之嫌,可也只能将就了。

  “解二法”——大锅饭式/齐起齐蹲

  在去榕江的车途中的一个歇脚点,当时夜色刚至,司机热情地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木板房说:“哝!厕所。”由于时间紧迫还来不及诧异,几位女生拿着手电挤进了“厕所”,惊见悬横着木板——三条,没法。只好来个齐蹲

  “解三法”

  在侗族的寨子里,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厕所,此厕非彼厕,他们的厕所搭建在路边的小浅塘上,塘内均养鱼,其鱼肥大。厕所呈小方型、木制,悬空、无顶、无门,厕右旁有一木板以供上落。上厕所的时候侗胞们都展示出良好的平衡能力,踏上只有10厘米的长木板,稳稳当当地就上了。当人蹲下后,除了不时从板下流出嘶碎细线外,还隐约露出头顶,好预示:此坑有人。嘿!此厕不但浑然天成,且可尽享自然神色,让人想到一句话:风景这边独好。但我们却无胆消受。

0

评论Comments